是08年北京奧運的配套工程之一,為了解決奧運所帶來的大量旅客。這座航站樓是由英國國寶建築師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設計,造價耗費二十七億美元,預計到2012年首都機場每年可承受的旅客吞吐量將達到9,000萬人次左右。首都機場不僅是全世界單體面積最大的航站大廈,也是世界最大的有頂建築。媒體形容這是中國繼三峽大霸工程、青藏鐵路之後,第三個引起世界關注的大工程。但工程雖然浩大但施工工期卻比同類型的機場都還來的短,只花了三年9個月(香港赤臘角機場用了6年,設計師也是諾曼•福斯特) 。
從空中俯瞰,首都機場T3航站,猶如一隻俯臥在北京城東北部的巨龍
北京首都機場T3航站設計是用龍的意象為概念主軸,在現代高科技的機場設計中加入了中國元素, 機場的形狀如同兩個漢字的“人”在中間相連。入口圍繞著一個橢圓形的交通中心,這裡的設計隱含著龍吐碧珠之意,是古代皇室的傳統圖案,還有具中國傳統色彩的紅色柱列。從入口到登機口,屋頂的顏色由朱紅漸變成金黃,旅客可以看天花板上的鋼架顏色知道身在何處。除了表現中國的意象之外,設計師也在環保節能花了很多心力,象徵龍背的的屋頂有300多扇如龍鱗般的天窗朝向東南,可引入自然光線大幅度減少白天的燈光照明;部分天窗可自動開啟通風,調節室內溫度。 還有可匯集雨水的調節水池、讓冷氣重複利用的空調系統等....。
首都機場除了體現了中國民族特色和傳統建築文化之外。旅客快捷運輸系統、信息處理系統,以及長達61公里採用國際最先進的自動分揀、傳輸速度高達每秒7公尺,每小時可處理行李2萬件的高速傳輸行李系統等... 。這些先進的高科技機場設施讓首都機場可以與世界一流機場媲美。

機場是一個國家的門面,外來的旅客對這個國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來自機場。Norman Foster在前衛的機場設計概念中加入了中國的元素,讓首都機場除了功能之外,在外觀上有更有突出的特色,讓人們一看就知道這是代表中國。這剛好跟我們之前談的北京國家劇院的設計有一個對照,雖然都是代表國家的重要建設,但設計師使用的手法卻是剛好相反,卻都能成為城市的地標。這兩個案子給我們兩種截然不同的思考。設計是為了解決問題所存在,但方式手段卻不只有一種。我們要多面向去觀察問題,在通過仔細和全盤的考量,做出最適合的判斷來達成目的。 從建築上的意義來說,Foster用宏偉壯觀帶著中國傳統元素的設計,讓居民和外國旅人都從在這棟建築的出入中獲得了情感和文化上的認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